中国兰花的瓣型,最早是清乾隆年间由鲍绮云在《艺兰杂记》中提出。后来人们在此基础上加以丰富和提高,逐渐使瓣型理论成为中国兰花艺欣赏的重要标准之一。
鲍绮云当时提出的瓣型仅分:梅、荷、水仙、素4种。并列出了选择方法5条。后来朱克柔在《第一香笔记》中论说瓣型除梅、荷、水仙外又增加了“团瓣”和“超瓣”。
随着中国兰花欣赏内容的日趋丰富,人们在欣赏兰花的实践中又提出了一些新的瓣型,如:蝴蝶瓣、菊瓣、牡丹瓣等等。按照现今人们流行的说法,中国兰花的瓣型有:梅瓣、梅形水仙、水仙瓣、荷形水仙、荷花瓣、蝴蝶瓣、菊瓣、牡丹瓣、狮子头、竹柳瓣、鸡爪形、团瓣、超瓣(又称袜底板)等9种瓣型和4种形。其中蝴蝶瓣、菊瓣、牡丹瓣、狮子头四种名称已有瓣型标准,但尚未从理论上加以整理规范。竹柳瓣、鸡爪形、团瓣、超瓣等4种形古人虽有论述,然而过于简略。对于初学新养兰花者来说,面对千变万化的兰花花形很难对号人座。中国兰的瓣型理论急需结合实际加以整理,新的瓣型要规范标准,统一认识,这是我们这一代中国兰花爱好者急需要做的工作,而且是一种十分有益,有意义的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