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发病症状
合欢枯萎病又称干枯病,以苗木及幼树受害较重,大树也时有发生。该病多在5月中旬开始出现症状,发病初期局部枝条的叶片萎蔫、发黄,后逐渐脱落,枝条慢慢枯死。同时发病一侧的树皮开裂,大量汁液外流,有酒糟味。夏末秋初(8月中旬左右)在气候潮湿的情况下,发病部位的皮孔开裂,出现初为淡黄色黏性物质、成熟后变为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的分生孢子堆。同时在发病枝干的横截面可见明显的变色环,边材褐色,维管束坏死,有时在木质部也能看到褐色纵走纹。随着地上部枝干的枯死,地下的根部皮层也逐渐变褐腐烂。
二、病原
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镰刀菌属尖孢镰刀菌的1个变型,有大小2种分生孢子,小的卵圆形、单孢;大的镰刀形,有3~5个分隔。合欢枯萎病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5~35℃,最适生长温度为25~30℃,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病菌的生长。病原菌生长的pH值范围为4~10,最适生长pH值为6~7。该菌可在多种碳源和氮源上生长,最佳碳源为蔗糖,其次是葡萄糖。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佳氮源分别为牛肉膏和氯化铵。病原菌致死温度为70℃。光照条件对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,但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萌发。湖南花木
三、侵染循环
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株上或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。次年春季气温回暖,越冬病原可继续从根部侵入树体,引起地上部分发病,一般5月上旬开始出现症状,6~8月为发病盛期。夏季遇到合适的环境条件,在枝干的病斑部产生分生孢子,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带,从植株的伤口处侵入,或分生孢子随雨水进入土壤直接由根部侵入,潜育期1个月至1年,视树龄大小差别很大。合欢枯萎病的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苗木调运扩散。
四、发病规律
合欢枯萎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、土壤质地、地势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等关系密切。夏秋季雨水多、湿度大,发病重;土质黏重、地势低洼、排水不良的田块容易发病;苗木移栽或管理过程中造成伤口较多的植株易发病;缺肥少水、大水漫灌及雨后不能及时排水等均会影响植株生长,降低抗病力而加重发病。
五、综合防治措施
合欢枯萎病为系统侵染病害,因此在防治中应掌握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的原则。湖南花木
1.加强植物检疫
严格控制合欢苗木的调运,尽量避免到合欢枯萎病高发地区调运苗木;在疫区内也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,不能使用带病苗木,防止病害的远距离扩散蔓延。
2.选栽抗病品种
要选择优良种源、无病虫害的壮苗造林。如深红色花的夏洛特,浅色花的驰闻等品种抗病性较强。尽量减少伤口,修剪后伤口及时用药剂保护,主干碰伤或刮伤可用药剂涂抹后绑草加以保护;移栽的树用10%硫酸铜溶液蘸根处理,减少病菌侵染。栽植后加强肥水管理,增强苗木抗性。
3.加强栽培管理
合欢怕水耐干,在沙质壤土中生长较好。应加强生长期水、肥、土的管理工作,适时排灌,特别是雨后要及时排水;合理施肥,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,提高生长势,增强抗病力;对树下土壤应经常松土、晾晒,促进根系愈伤与生长;对地上伤口可涂抹药剂后绑草加以保护。
4.病株及时处理
注意观察,及时发现感病树木。一旦发现植株局部有初期症状,可更换土壤,并结合换土拌入杀菌剂加以控制;对于发病较重的植株应及时挖除,并对病株周围土壤进行彻底消毒,防止病原扩散蔓延。
5.化学防控技术
一是采取预防措施,对发病区域的土壤和树体进行药剂消毒。5~8月生长季节,对合欢根部土壤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,穴施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3%络氨铜水剂300倍液,隔10d再浇灌1次。同时用上述药液对树干进行喷雾消毒,防止病原侵染。
二是药物治疗,对轻病株进行喷药防治。5月上中旬发病初期,可采用23%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20%络氨铜·锌水剂500倍液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.005~0.02g/mL的丁香提取物,进行树冠喷药及根部土壤灌药,每隔7~10d重复1次,可有效遏制病情扩展,并使植株逐步恢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