灌木观测内容和方法
1987-1992年,连续6年对8种灌木的芽膨大、展叶、开花、落叶、封顶、停止生长等全部物候要素进行定位观察记载,时间为每年3-11月,每2天观察1次;定位观察土壤含水量,从4月1日起至10月3日止,每15天测定1次,取土深100cm,每20cm为1层,重复3次,采用烘干法测定,土壤含水量用百分比表示;分别采用定位和半定位、随机抽样等方法,对幼苗,不同树种不同树龄灌木的地径粗、分枝数、冠幅、新梢长、灌丛高、根系等生长情况进行测定,幼苗生长规律每5d观测1次,其他lOd观测1次,年度生长状况在6月中旬和10月底各调查1次;在设置的固定样地内,每半月对其固定样丛进行一次每木检尺,计算其标准丛的平均值,在样地外选标准丛5个,每标准丛选平均枝3个,剪下称重,再分称3枝的可食部分(粗度在0.3cm以下的枝和叶)及不可食部分鲜量,然后按比例取粗、中、细枝条各1小段(可食和不可食)和叶称其重,作为样品,将样品在烘箱内烘至恒重,分别称重,推算出每丛的可食及不可食部分的干物质数量和每公顷的生物量;在灌木园内设立永久性气象观测站,对风、气温、地温、湿度、降水、蒸发、日照、冻土等进行常年观测。湖南花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