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丝楠木,木纹里有金丝,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种,更为难得的是,有的楠木材料结成天然山水人物花纹,“金丝楠”木纹中的结晶明显多于普通楠木,在适当角度下观看,可见强烈光线反射,光亮而璀璨,淡雅的香气也略浓于普通楠木,长时间放置后,“金丝楠”木面会变暗,颜色发黑、灰、绿,金丝也不易看到了。
金丝楠微观特征[4]
(放大40~50倍观察)
单管孔及2~4个径列复管孔。导管分子单穿孔,管间纹孔式互列。轴向薄壁组织环管状,少数环管束状、星散状。木射线非叠生,单列射线少,多列射线宽2~4个细胞,高6~15个细胞,射线组织异 III 型及Ⅱ 型。油细胞甚多,三个切面上均可辨,油细胞常见于射线两端或轴向薄壁组织中。
金丝楠阴沉木
《辞海》1979年版认为:“木材因地层变动而久埋于土中者,称为‘阴沉木’,也叫‘阴木沙’”。[5]
中国民间素有“纵有珠宝一箱,不如乌木一方”和“黄金万两送地府,换来乌木祭天灵”的民谚。
阴沉木金丝楠,它是古四川地域天体发生自然变异,由地震、洪水、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。一些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,在缺氧、高压状态下,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,经过数千年物化过程而形成。
严格说来,阴沉木金丝楠已超出了木头的范围,而应将之列为“珍宝”的范畴。在故宫博物院里就珍藏有阴沉木雕刻而成的巧夺天工的艺术品,可见其珍贵的程度已远远不是一般木头所能企及的。
阴沉木由来世上稀,可同珠玉斗京畿。泥潭不损铮铮骨,一入华堂光照衣。由于其数量稀少,成材率低,不可再生,又极具观赏价值,因而有极高的科研价值、文化价值和经济附加值。利用阴沉木独有的材质,古奥的神韵及千姿百态的艺术造型制作的家具和艺术品,是自然与人文高度融合的艺术品,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。阴沉木金丝楠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名贵木材,稀有之物,是尊贵及地位的象征。
由於乌木的形成树种不同以及形成的自然环境的差异,其色泽外黑内黄(如古金丝楠木)或外黑内微绿,也有色彩渐变的。
考虑北方冬天气候干燥,有生产厂家在加工金丝楠阴沉木制品的时候会加以脱水处理,那么成品就会有减轻了许多。
深埋于四川河谷、河床的金丝楠阴沉木,因稀少,更加价值连城。近黑的水渍纹十分明显,闪光的金丝十分漂亮。
金丝楠阴沉木是埋在地下数千年而不腐的木头,其原木一旦重见天日便是极为珍贵的东西 。
金丝楠宝殿
北京北海"西天梵境"中的大慈真如宝殿和明长陵祾恩殿是我国现存规模较大、保护完好的明代金丝楠木大殿。
宝殿建于明万历年间,重檐庑殿顶,整座建筑中的大木、斗拱、飞檐、望板等全部采用名贵的金丝楠木而且不施彩绘,隐约可见状如金丝的木头纹理。
北海大慈真如宝殿虽然在建筑等级上不及十三陵中长陵的祾恩殿,但其细部装饰如门窗样式及天花图案更加精致、典雅和大气,尤其是天花使用沥粉贴金做龙图案,形制与故宫太和殿相同。
大慈真如宝殿是天王殿中院正殿,内供三尊铜佛,重檐庑殿顶,并且不施彩绘,完全以木材本色示人。气势雄伟的大慈真如宝殿,大殿为棕褐色,整体建筑的木结构全部采用金丝楠木所建,黑琉璃筒瓦黄剪边重檐四坡顶,面阔五间,是中国现存明代建筑中的精品。殿内供奉三世佛及十八罗汉像。
[7]整座大殿由二十余根高达十米、直径半米的楠木巨柱支撑,梁、枋、檩、椽、斗拱、望板、门窗、天花板等主要构件也全部采用体量硕大的金丝楠木。其中门窗做工尤为华丽,楠木门窗装饰有繁复考究的菱形窗格,均采用短小棂条与微型榫卯的拼接工艺,接榫处设有镌刻着精巧花纹的鎏金铜叶,门窗的裙板上雕有浮云图案。其它构件采用素面,不施雕琢,体现了简约自然的明代风格。
大慈真如宝殿涵盖了中国传统金丝楠木制作工艺精华,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,而且蕴涵着博大精深、高贵典雅、成熟自信的独特韵味,诠释了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,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不朽杰作。
楠木的用途及发展前景
楠木是我国热带地区用途广泛、经济价值高的珍贵稀有植物。木质部分富含油脂,可燃性能与柴油相似,故又称“柴油树”。所含的油脂为棕黄色的油状液体。内有11种化合物,75%是无色透明的清淡芳香油,24%为棕色树脂类残渣,其中a-依兰烯含量40.8%、β-丁香烯30.5%、r-杜松烯6.4%、β-毕拔烯、a -蛇麻烯、a-杜松烯、r-依兰油烯等有机化合物都在4.4%以下。木材质优,结构细致,纹理通直,是建筑、造船、桥梁和家具制作的优质用材。
楠木是一种值得大力发展的集生物柴油、药用、香料及珍用材于一体的珍稀优良经济树种,经济效益显著,市场前景广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