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学时代,读茅盾先生的《白杨礼赞》,曾深深被先生笔下的白杨所感动。那高高的白杨,虽没有婆娑的姿态,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,但伟岸、正直、朴质、严肃,它坚强不屈,象征着北方农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,纵横疆场的斗争精神和意志。去年,在美国游览黄石公园时,我也曾被那高高的黑松所震憾,其感受与当初读先生的文章有些相仿。
吃完午饭,汽车开进了黄石公园。这儿地处巍峨的落矶山脉,据说园内峡谷险峻,山道陡峭,但现在车行的地方还较为平坦,没有高耸入云,松涛盈耳的感觉,倒是仿佛走进了丘林地带。车窗外青黛交错,色如泼墨。谷地里溪流蜿蜒,如蛇前行。原始古朴的景色,很能吸引眼球。但毕竟还是在中午时分,车厢内悄无声息,人们都有些慵倦欲睡,而我却毫无睡意,两眼紧贴车窗,生怕漏掉精彩的瞬间。
忽然,眼前出现了一片“电线杆”,密密麻麻,高耸挺拔,透过车窗,根本看不到它的顶。其实,这不是电线杆,而是黄石公园著名的黑松。在我印象中,松树一般枝杆虬劲,绿叶如针。但眼前的松树不要说姿态优美,根本就没有树的感觉。高,倒是很惊人,足足有几十米,但能长枝叶的地方也就是顶部的两三米处。车行时,我突然感到,这不是在欣赏树,而是像在检阅一个个死犹不倒的将士。
车子继续前行,我们来到了一处更大的黑松森林,只见四周山坡上,碗口粗的黑松连绵成片,望不到边,看不到顶。森林里横七竖八地躺着一棵棵倒地的黑松,而且好像从来没有被清理过。据说,美国人喜欢这种不加修饰的原汁原味的自然风貌。举头顺着山坡向上看,远处“电线杆”顶上罩着稀疏的黛色,在阳光的照射下,有些地方呈现出明亮的青翠色。再往前看,好像有烧焦的影子,走进才发现,这儿确实遇过了森林大火。树杆全部被烧得漆黑,有的表面已经裂成碎块,顶部仅有的一点枝叶,也已荡然无存。但奇怪的是,枯死的老树周围,却生长着与人齐肩的新苗,真的让有匪夷所思。
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。难道黑松命同野草?听了导游的介绍,我终于明白,黄石公园的黑松之所以名气大,原因不在它的外貌,而在它追逐阳光的冲天精神和浴火重生的顽强意志。
黑松酷喜阳光,而黄石公园地处大山,又恰恰缺少日照,没有阳光的照射,黑松长出的新枝很快就会枯死。因而,要想维持生命,它只有拼命地向上接吻阳光,这就是它只长身高,不长枝蔓的原因。从一定意义上说,黑松的生长,就是一场追逐太阳、争取阳光的赛跑。
黑松的生命力极强,平均年龄都是一百多年,最长的可活三百多年。黑松皮薄易燃,极易遭受森林大火的袭击,但它的果实坚固而耐高温,每当致命的山火吞噬树杆树枝时,这些松果即使被烧焦,还是紧紧地包裹着种子,让它们安然度过生死关。一旦大火熄灭,松果就会蹦裂开来,将种子撒向地面,于是,新一代又会在灰烬中萌生,而且还不断地向远方发展,开辟新的领地。难怪,若大的黄石公园,而今几乎都成了黑松的家园。
参观了黑松的姿态,了解了黑松的生事,我在心底油然地生起了崇敬的感觉,而且十分强烈。那一刻,在美利坚的国土上,我却想到了中华民族的不倔勇士,他们有的身处逆境,但顽强如黑松,咬定目标,攻坚克难,创造出了一个个人间奇迹。那一刻,我也想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,她更像不屈的黑松,从嘉兴南湖起航,一路走来,几经风雨,历经沧桑,从小到大,从弱到强,以顽强的生命力,搏风击浪,奋勇前行,在天地人间谱写了一篇篇华美篇章。
我赞美黑松,赞美它追逐阳光、积极向上的精神;我赞美黑松,赞美它坚韧不拔、浴火重生的意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