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毛虫(DendrolimuspunctatusWIK.),又名马尾松毛虫,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昆虫,分布于河南、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浙江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台湾等地。主要为害马尾松、黑松、黄山松、湿地松、火炬松等。
【为害特点】以幼虫取食针叶,常把叶吃光,松林似火烧状,造成成片松林死亡,近年低山和丘陵地区为害猖獗。此外,该虫毒毛触及人体,引起红肿或糜烂,毒毛污染水源,影响人体健康。
【形态特征】成虫体长20一35mm,雌蛾翅展48—80mm;雄蛾38—62mm,体色有黄褐、灰褐、棕褐、茶褐色等多种,体色变化较大。前翅上有深褐色横线4—5条,中室端具白点1个,亚端线由8—9个近新月形黑褐色斑组成,靠臀角处斜列3个斑点。雄蛾色较深,前翅横线色深且明显,中室端白斑明显,触角羽状。雌蛾大于雄蛾,色略浅,触角短彬齿状,腹部较雄粗状。
卵长1.4mm左右,椭圆形,初粉红色,近孵化时变成深紫色,成串或成堆产在松针上。
末龄幼虫体长40一80mm,体色有棕红色、棕黑色两种,头黄褐色,中胸、后胸背面簇生蓝黑色毒毛带,两带间丛生有黄白色毛,腹部各节毛簇中具窄而扁平的片状毛,先端具齿状凸起,体侧生有白色长毛,并具1条纵贯身体的纵带,纵带上从中胸至第8腹节气门上方各具l白斑,体背中央为银白或金黄至黑褐色。
蛹长20一27mm,栗褐色或暗红褐色,节间具黄绒毛,腹末有细长的臀棘,末端呈钩状卷曲。茧长椭圆形,灰白色至污褐色。表面有毒毛。
【发生规律】河南年生2代,长江流域、安徽2—3代,广东、广西、福建南部3—4代,海南4—5代,以3—4龄幼虫在树皮缝或针叶丛中越冬。翌年3月越冬幼虫上树活动,4月中、下旬开始结茧化蛹,5月上旬进入化蛹盛期,成虫于5月羽化,成虫寿命5—9天。第1代幼虫于6月上旬出现,2代于8月上旬、3代幼虫于9月下旬出现,其中2代部分幼虫在8月中旬开始滞育至1月中旬越冬,正常的2代幼虫于9月上旬结茧化蛹,中旬羽化,产出第3代卵多于9月中旬孵化,为害至11月中旬开始越冬。成虫有趋光性,多在夜间交尾产卵。每雌产卵数十至数百粒,卵期6一ll天,幼虫共6龄,l一2龄群集,遇惊扰吐丝下垂,3—4龄不再吐丝,有弹跳习性,5—6龄受惊后常把头弯向胸下部,胸部毒毛竖起。幼虫期34—56天,以末龄幼虫在松针丛中、树皮下、灌木杂草上结茧化蛹,蛹期11—22天。该虫成、幼虫能迁移扩散为害,幼虫常由群集趋向分散,食料缺乏时则成群向外迁移觅食。成虫飞翔距离多在0.5—2公里。一般在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或丘陵,树龄10年左右,郁闭度小且干燥易大发生。
【防治方法】
林带防治技术
1、封山育林,改造人工纯松林。营造混交林培养多样性的生物群落,使其利于天敌繁殖、生存。
2、释放烟雾剂或熏烟剂用1%或2%速灭灵烟雾剂、每667m2用量160mL或试用20%敌敌畏重烟剂9—10.5kg/m2,该重烟剂烟云高度为2m,放烟0.5小时后,烟云降落至树体上。
3、喷粉用2.5%敌百虫粉剂,每667m2用3kg喷粉。
4、喷雾防治抓好越冬代及以后各代2—3龄幼虫期喷洒50%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%杀螟松乳油l000倍液、90%晶体敌百虫900倍液。
城市绿化树木防治技术
1、保护利用天敌,蚂蚁,灰喜鹊,杜鹃等
2、生物防治可用0.5亿~1亿孢子/ml苏云金杆菌液,1~2亿孢子/ml的白僵菌水剂,或5亿孢子/ml的超低容量的白僵菌油剂、乳剂、水剂喷雾。于成虫产卵初期,每667m2释放赤眼蜂10万头。
3、喷雾防治抓好越冬代及以后各代2—3龄幼虫期喷洒50%杀螟松乳油l000倍液、90%晶体敌百虫900倍液或2.5%溴氰菊酯或20%速灭菊酯原油1—2ml,兑水3000—4000倍液进行地面低容量喷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