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名 Matsucoccus matumurae (Kuwana)同翅目,绵蚧科。别名 赤松干蚧。分布在辽宁、山东、内蒙古、扛苏、上海、浙江等。
寄主 赤松、油松、黑松、马尾松、千头赤松、美人松。
为害特点 以若虫、成虫在寄主植物的枝干、梢和针叶上刺吸为害。植物被害后造成树势严重衰弱,针叶变成枯黄色或红褐色,枝叶自下而上枯死,甚至全树逐渐枯死,
形态特征 成虫 雌成虫长椭圆形,腹部后部肥大,暗红褐色,体长2.8~3.2mm;体壁膜质。触角9节;基部二节很大,圆柱形;其余各节念珠状,有瓦纹。单眼一对。胸足3对;转节有一根长毛及若干感觉孔;腿节粗大;胫节略弯,有网纹;跗节2节,端节长。胸气门2对;腹气门7对,位于2~8腹节。腹部末端有倒“V”形凹陷。雄成虫体长1.3mm,翅展3.0mm;触角丝状;前翅发达,呈长椭圆,翅面有明显羽状纹;后翅退化成平衡棍,在端部有丝状钩刺3~7根;腹末有白色长蜡丝10多条;交尾器钩状,向腹面弯;跗节1节。卵 椭圆形,长0.25mm,暗黄色;卵囊椭圆形,白色。若虫一龄若虫体长0.41mm;后期雌雄开始分化,雌若虫心脏形,雄若虫梨形。触角6节,第6节最长;腹未有长短毛各一对。二龄若虫触角和足消失,虫体周围有长的白蜡丝,1龄若虫的蜕皮在体末;此时两性分化显著5雌若虫较大,圆珠形或扁圆形,橙褐色,体长1.6mm,雄若虫,体长1.0mm,椭圆形,黑褐色。三龄若虫体长椭圆形,体长1.4mm,浅黄褐色,有是和触角;单眼;腹后部较匀称,不肥大,腹末不向内凹。蛹 离蛹,头、胸部淡黄褐色,腹部褐色。茧蜡质,椭圆形,白色。
生活习性 年发生二代,个别发生三代。以一龄若虫在树皮裂缝或叶腋等处越冬。每代有一次显露期,北方为4月下旬至六月上旬;七月下旬至八月下旬,南方为5月上旬至6月中旬;8月下旬至10月中旬。在显露期,老熟介壳态若虫突出树皮缝外,成虫在枝干上爬行、交尾,树皮缝中堆积大量白絮状卵囊和茧。在南方第一代成虫羽化产卵期5月上、中旬卵孵化盛期为5月中、下旬;第二代成虫羽化产卵盛期为1.0月上、中旬,卵孵化盛期为10月中旬、下旬。每雌产卵260余粒,最多670余粒,卵期11~24天。雌成虫未经交尾时,虽能分泌卵囊但并不能产卵。一、二代若虫期分别为130和190天。雌成虫平均寿命8~9天,雄成虫寿命1天左右。若虫生长发育的适温为10~24℃,温度超过24℃时,发育则很缓慢。一龄若虫有忌避阳光的习性,多寄生在3~5年生枝条的阴面。
防治方法 (1)加强检疫,严格控制有蚧苗木的调入或调出。(2)雄蛹发生盛期,喷波美1度的石硫合剂。卵囊发生盛期喷洒50%杀螟松乳油2000~3000倍液。(3)利用注药机向树干内注 药,药剂可用40%氧化乐果3~5倍液或50%久效磷乳油5~10倍液。一般每树用药2~5ml。